景德镇瑶里天韵黄梅戏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梅院军因在黄梅戏《汤显祖》中的精彩表演,荣获第三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这是我省首次有黄梅戏演员摘“梅”,而其演绎的汤显祖形象亦是一种全新而又反璞归真的艺术创造,再现了临川风韵。
黄梅戏起源于鄂皖赣三省交界之处,与黄梅采茶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清代晚期乐平人何元炳在其《焦桐别墅诗草》(同治刊本)之《采茶曲》中诗云:“拣得新茶倚绿窗,下河调子赛无双。如何不唱江南曲,都作黄梅县里腔。”便反映了当时黄梅采茶戏在赣北及赣东北等地的流传情况。另据学者流沙1981年发表的《江西采茶与黄梅戏》一文考证,清乾隆初年,出任九江关督、景德镇陶督的戏剧家唐英的《梁上眼》就是根据黄梅采茶戏《菜刀记》改编而成,至今赣北、赣东北等地的采茶戏犹存有黄梅采茶戏腔调和剧目的烙印。黄梅戏后来又吸收了青阳腔等剧目及曲调(如《天仙配》源于青阳腔《槐荫会》),成为安徽影响最大的剧种,并在赣鄂等周边省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此次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梅院军恰好生在湖北黄梅,学习成长于安徽,现工作于江西,获奖剧目又是与江西有关的汤显祖题材,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朵“梅花”是鄂皖赣三省共同孕育的硕果。
由景德镇瑶里天韵黄梅戏有限公司出品的黄梅戏《汤显祖》,系江西省戏剧家协会近年来倾力打造的剧目,编剧何小剑,导演韩剑英,作曲陈华庆,艺术总监黄新德,取材于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的艺术人生。编剧采撷正史或轶事,稍加合理虚构,以汤氏为什么要写《牡丹亭》为切入点,将其在创作中所发生的有关的人和事编织其中,讲述了汤显祖与吴玉瑛的夫妻深情,与友人沈懋学的不同志向,与因戏爱慕作者的俞二娘的情感涟漪,以及晚年对亡妻的思念和对《牡丹亭》创作的反思等内容。全剧在玉茗树、瑶里景、斑鸠调等组成的充满浓郁的江西地域风情的意境中,通过黄梅戏这一鄂皖赣三省民众喜欢的剧种,展示了四百多年前临川汤公对亲情、友情、爱情的独特理解及超然物外、非同凡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中有关汤显祖夫妻之情的描写是同类题材作品所未见的。汤显祖与其原配妻子吴玉瑛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据新近出土的汤显祖撰《明敕赠吴儒人墓志铭》记载:“吴孺人,小字玉瑛,东乡县塔桥吴知州槐第三男隐君长城女也。”因惊奇于汤显祖的才华,长城君便将爱女许配给十四岁的汤显祖。秀外慧中、体贴大方的吴玉瑛成为汤显祖的贤内助,对其扶持甚多,可惜患有“幽忧之疾,时咳唾自伤”,于汤显祖及第不久便病逝,汤显祖伤悼不已,哽咽而为铭。剧中艺术再现了互为知己的夫妻二人的缱绻情深。在玉瑛心中,义仍永远是那个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她催其上京赴试,就是深知丈夫“生性耿直,不谙世故”,担心自己一旦离世,他会更加孤单寂寞,可惜玉瑛最终因咳喘之症英年殒逝,夫妻二人许下的美好浪漫的窑里之约只能在梦中实现。但不管是在剧中,还是在汤显祖的真实生活中,这个美丽知性、温柔体贴而又知书达礼的女子带来的这份朴素真挚、刻骨铭心的浪漫爱情并未因其早逝而划上句号,而是长存在汤显祖心中,并时时萦绕心头,成为催促其完成《牡丹亭》传奇创作及刻画杜丽娘与柳梦梅这段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的动力来源,亦是汤翁“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至情”理论的催化剂,并且直至暮年,汤显祖依然对这个逝去数十年的女子痴思苦念。
沈懋学,字君典,宣城人,与汤显祖均少有才名。万历五年(1577),二人同往北京赴试。据《明史》汤显祖本传记载,当朝宰辅张居正之子张嗣修亦要参加这年科考,因汤、沈二人文名颇盛,便令其子与二人结交,以衬托其子文名,亦借此笼络他们。沈懋学接受了张居正的邀约,为人正直、不屑攀附权贵的汤显祖则谢绝了,因此这一年,沈懋学被点为状元,张嗣修为榜眼,而汤显祖名落孙山。万历八年,汤显祖因相似的原因再次落第。直至张居正殁后的次年即万历十一年(1583),汤显祖才一举及第,并走上仕途,但因生性孤傲,不愿逢迎上司,满腹才学的汤显祖屡遭贬谪,先后任雷州司户、遂昌知县,在外颠簸多年。待回京时,沈懋学以为汤显祖总该迷途知返了,便替彼时当政的王世贞传口信,约汤显祖留在京城,剧中第二场演的就是这一轶事。不料,尽管历经坎坷,汤显祖却依然宁折不弯、傲骨铮铮,直斥王世贞是拉帮结党,并称“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为了烘托汤显祖“不迩权贵”的风骨,剧中当他初入客厅时,不是与沈君典寒喧套近乎,而是被客厅中苍劲挺立的松竹盘景所吸引,欣喜赞到:“倚峭盘根岩石缝,崖壁揽怀中。任尔寒霜瑟瑟风,耸立傲苍穹……”且依旧衷情于写戏填词,津津乐道于戏文,而沈君典向来视戏文为虚妄,认为难登大雅之堂,见显祖拒绝邀约,要回临川填词写戏,愤而斥其“沉迷梨园,玩物丧志”。
俞二娘的事迹载于明末张大复的《梅花草堂笔谈》,云:“娄江女子俞二娘,秀慧能文词,未有所适。酷嗜《牡丹亭》传奇,蝇头细字,批注其侧。幽思苦韵,有痛于本词者”,后因此郁郁寡欢,“断肠而死”,汤显祖闻此,作《哭娄江女子二首》痛悼之。清代江西戏曲家蒋士铨的《临川梦》吸收了这个故事,写俞二娘的亡魂进入从未谋面的汤显祖梦中。黄梅戏《汤显祖》亦采撷了这一素材,但作了改造,写俞二娘痴爱至情至真的《牡丹亭》,认为只有有情有义、人格高尚之人,方能写出如此好戏,便跋山涉水,远赴临川,寻到玉茗堂,一见显祖“身姿伟岸如松挺,果真是才华不失真性情”,心甚爱慕,汤显祖见其一腔衷情,又与亡妻玉瑛长相神似,不免心神荡漾,但想到“至情至理方成章”,二娘不是玉瑛,“若是动了心思,我有何颜面再谈牡丹亭”,便忍住情感,冷面回应,二娘只得含泪辞去,不久郁郁而终。当金凤钿、商小玲,尤其是俞二娘等一个个美好的女性因沉浸于《牡丹亭》而感伤逝去的噩耗传到临川,汤显祖异常自责,认为自己罪孽深重,竟生出焚书之举。
这些描写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汤显祖至情理念的由来,并塑造了一个与以往同题材戏剧作品有所不同的汤显祖形象。蒋士铨《临川梦》重在表现汤显祖的刚直、忠孝,所谓的“一生大节、不迩权贵”与“白首事亲”。黄梅戏《汤显祖》则依据新发掘的资料,不仅表现了他神思深邃、正直孤傲的形象,还饱蘸笔墨抒写他的浪漫本真、才华横溢及对妻子的情深义重的人物本相和内心世界。受倡导“童心说”的好友李贽的影响,汤显祖虽历经坎坷,却始终不失真性情,这尤为难得。此外,剧中汤显祖的外表亦更加英挺俊雅与风度翩翩,这与《文昌汤氏族谱》里“汤若士传”对汤显祖的肖像描写“体玉立,眉目朗秀”亦大体符合,所以这是一个散发着古典风韵又符合当代审美取向的动人艺术形象。
当然,这个光彩照人的汤义仍形象能在舞台上立体呈现出来,离不开演员从扮相到唱腔及表演等多方面的卓越艺术创造。梅院军是个优秀的黄梅戏青年生行演员,不仅有着俊朗儒雅的舞台艺术形象,而且嗓音纯正透彻,功力扎实,唱做兼工,又擅于运用情、理、技相融合的表现方式来塑造人物。他在剧中的唱腔既有黄梅戏温婉绵长的声腔特色,又博采众长、刚柔相济、古朴隽永、流畅悦耳;表演亦纯熟精湛,虽跨越小生、老生两个行当,人物情绪亦忽喜忽悲,但均收放自如、干净利落,风格或高雅脱俗、潇洒飘逸,或深沉忧郁、气度非凡,与所饰人物不同年龄阶段的气质修养及体态非常吻合,甚至深入到人物的骨髓。比如,其所饰汤显祖在与颐指气使的沈君典交谈时,要么不卑不亢、神色自若,要么是一种端着的表情,脸上浮起笑意,看似逢迎,实质是一种傲岸不群、蔑视流俗的态度,而一旦谈起传奇戏文,则眉舒目展,神采飞扬、精神振奋,那种发自内心的喜爱溢于言表。
正是凭借良好的演唱功底和塑造人物的高超技巧及独特感悟,加上与其对戏的演员潘柠静、汪晓明等的良好配合,梅院军的表演获得现场观众及专家评审的一致好评和肯定,从而一举夺得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项的梅花奖,并成为本届获奖演员中唯一的民营剧团演员,为我省民营剧团及新文艺群体挣得了荣誉,树立了标杆,亦让汤显祖的舞台艺术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作者:蒋国江,省评协戏剧影视评论专委会委员,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戏剧研究科科长、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