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
艺评 | 今天,《中国艺术报》整版聚焦著名画家、江西省美协原主席蔡超
发布时间:2023-05-19 10:31:25
5月19日 由中国文联主管主办的

国内最具权威性的文艺大报

《中国艺术报》整版聚焦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

江西省美协原主席蔡超

通过评论家对蔡超中国画创作的观察

从不同角度充分肯定其

对中国美术界作出的杰出贡献

图片

图片
著名画家蔡超
 
择良梧而栖 成长虹气象
——观蔡超中国画作品

图片

金色的胡杨 212cm×500cm 2004年

  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兼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南昌大学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南昌工程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江西书画院院长……这些职务所指皆是同一个人——蔡超。如此多的荣誉和社会职务,是社会对蔡超多年来深耕画坛和他在中国美术界作出杰出贡献的充分肯定。

  蔡超擅长人物画,兼攻山水花鸟,是一位视野开阔、修养丰厚、涉猎广泛的艺术家,有极强的创作能力且富有创造精神——蔡超的画有属于他自己的味道:既没有恪守传统绘画中的成规定法,也没有刻意急于表现现代派绘画中的“活泼”和“新气”,虽然他画了许多风格、样式乃至体裁相距甚远的作品,但无论何种呈现,观者总能一目了然地认出这些作品均出自他的手笔。

  20世纪70年代,蔡超创作的《毛主席在农村调查》等红色题材的中国画及其连环画在全国崭露头角, 80年代创作的水墨人物画多次入选全国美展而声名鹊起,90年代以工业题材作品而蜚声画坛。而今,蔡超投身中国画创作、研究与教学已半个多世纪,他通过孜孜不倦的艺术实践,跃动成中国当代美术长河中令人瞩目的浪花。4月29日至5月20日,由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办、江西省美协协办的“神气如虹——蔡超中国画作品展”在江西师范大学美术馆举办,共展出蔡超艺术生涯各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121幅,再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此次展览中有大量蔡超早年的连环画作品呈现,令观者大饱眼福。蔡超的连环画构图多变、形象生动、线型运用丰富,扎实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使他在连环画领域享有盛誉。正如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夏学兵所介绍:蔡超曾创作过相当数量的高水平连环画,在20世纪70年代初便以系列作品《农村调查》为中国画界所熟知,其后的《方志敏》《陈毅在赣粤边》《贺龙的故事》《毛主席的故事》等系列红色主题连环画也为广大群众所喜爱。中国国家画院秘书长陈鹏参观完展览后,感慨良深:“在此次展览中能看到蔡超不同时期很多风格的作品,从中能清晰地看到他的艺术成就和成长的演变历程,尤其是早期的连环画、素描、写生作品,基本功非常扎实,值得大家学习和研究。”

  后来,蔡超开始专注于现代工业主题,这类作品叙事宏大、场景磅礴,大多以高空吊装为背景,画面结构纵横交织、人物坚定沉着,令人叹为观止。在创作中,蔡超着眼于现实生活,在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梳理过程中提炼出中国人特有的气质——淳朴、诚实、热情、豪迈。为了画好工业题材,自1980年起,蔡超开启了“工地生活”,他经常驻扎到建筑工地,一住就是一个多月,与工人同吃同住,与工人进行深度交流,并画了大量速写。有了这样的深刻生活体验,蔡超形成了对现代建筑场景特殊的敏感度,找到了中国画现代感的突破口。

  蔡超说:“只有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才能寻找到自己的表现方法和感受、思想、技巧,才会在中国画趣味和艺术感受上有所突破,只有这样,才能在创作上形成自己的风格,走得更远。”广西美协名誉主席谢麟长期关注蔡超的艺术创作,他认为,蔡超长期深入生活、表现人民,在当代人物画创作中探索出了一条有传统中国画水墨语言特征、有鲜明的时代性和艺术个性的人物画创作道路,他的艺术实践和丰硕的创作成果为当代中国画创作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深入观察、提炼之外,蔡超的大场面处理、笔墨与造型的和谐、人物与现代建筑的协调以及在绘画新技法上的探索等方面,也都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特色,确立了他在中国画坛的地位。在空间处理上,蔡超将中西线条结构和传统的书法用笔互融,构成了他独特的绘画语言——机械结构和钢架、钢索纵横交织,点、线、面衍生出一种抽象的意象并扩展延伸、对称和反对称,平行、对等空间形式交错转换,各种线条相互交叠。在他的作品中,工业化高空吊装机械、大体量的工业设备和钢架、钢索与操纵吊机的工人互为主体,合奏成一曲激情澎湃的现代工业文明交响乐。在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林容生眼中,蔡超的作品“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在画人物的同时对周边环境的同步刻画,所以观者才能通过这种人物及其背景,感受到画作强烈的时代气息以及蔡超对生活的真切体验,这对我们的创作具有启发性”。

  谈起蔡超的艺术创作,江西省美协副主席、秘书长杨震如数家珍:“蔡超在继承中国绘画传统的同时,努力探索传统艺术的现代转型,在水墨艺术领域注入了当代文化的观念与创新的意识,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表现语言。作品以浑厚、清朗、畅怀的笔墨风格和独具特色的构图运用而闻名画坛,并且蔡超擅长延展中国水墨的特性,将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象巧妙地融合一体构成画面,展现出其自身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江西省美协女美术家艺委会主任王燕是蔡超的学生,她对恩师的艺术创作充满了尊崇,“老师的作品,实现了‘中国人物画的现代化’,他在中国人物画的构思、构图、造型、笔墨各个方面都具有现代人的表达和情趣。老师的画作强烈抒发了他对国家之发展和国家之强盛的期盼之意,顺应了时代美术的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蔡超再次调转目光,满怀着对国家和时代的美好憧憬,将视野转向祖国的西北和西南地区。以土地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大背景的西北和西南地区的风土人情开始大量出现在他的作品中。蔡超将这类作品称为“一带一路”系列。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罗一平说:“在这一系列作品的创作中,蔡超再次创新,他打破了人与景、物与景的界线,用比工业题材更加感性的水墨写意性语言,以行书慢板写浪漫,以篆籀笔法写深厚,以湿笔泼墨写滋润,以燥墨逆锋写苍劲,以细笔轻描写飘逸。”蔡超的巨幅作品《金色的胡杨》即是这一系列作品中的代表作,硕大的胡杨树干,用以金色的胡杨树叶大块铺填缝隙,让观者能充分感受到画家内心的浓烈灿烂。

  蔡超能取得如今的艺术成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源自其“非良梧不栖”的高贵清雅的文人品格。“一个艺术家,修人品、立德行是其成功的基础和必要前提,画品高才是成功的标志。”罗一平评价道。在他看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可寓意蔡超因画品之高,故不需凭借某种外在力量。他认为蔡超画品之高的根本,在于画者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作品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时代精神,题材广阔、内涵丰富、意象纯净、笔墨质朴、气韵清高,故一展出或发表,总能屡屡获得大奖,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对此,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何加林非常认同,“在蔡超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传统中国画笔墨的追寻以及他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他是一位极具人格魅力的艺术家,不但画画得好,人品也非常好,他真诚、热情、宽厚、坚定、悲悯,有文人气节,浑身透溢着对艺术的虔诚,从这次展出的一系列古树题材的作品中,可略见一斑。从蔡超身上,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风貌和文化背后的深层思考。”

图片
文天祥就义图 130cm×130cm 1991年
 

图片
装点江山 177cm×189cm 2000年
 

图片
工人·工地组画之一 139cm×177cm 2020年
 

图片
集思 213cm×500cm 1981年

 

神气如虹 蓄素守中
——蔡超先生中国画创作之我见
 
作者:封治国  来源:中国艺术报

图片

寂静的雪域高原 200cm×200cm 2021年

  蔡超先生是我十分尊敬的前辈艺术家。从某种意义说,他不仅代表着江西中国画的创作高度,也代表了当代中国人物画坛的学术水准及艺术品格。作为传奇人物,他洽闻博见,堪称一部生动而鲜活的江西当代美术史;作为艺术家,他以个人的努力为江西美术赢得全国知名度作出了杰出贡献。在相当长一个时期,“蔡超”这个名字几乎是江西美术的代名词。他以开拓性的勇气,将中国人物画创作的题材建构、图式语言推向了新的境界;作为师者,他为江西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学子。他关爱青年艺术家的成长,在不遗余力的奖掖和言传身教中,努力推动江西美术迈向更高的台阶。这是蔡超之所以令人尊重最重要的原因。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劲健”曰:“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饮真茹强,蓄素守中。”以“劲健”来概括蔡超艺术的整体风格,或许也是极为恰当的。尽管蔡超各个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有着不尽相同的追求和面貌,但以“劲健”为核心的审美特质从未发生过变化。无论是早期的《农村调查》(1972年)、《陈毅出山》(1979年),还是中期的《建设者》(1984年)、《吊装》(1994年)、《铁臂》(1999年),以及近年的“一带一路”系列,从革命历史画创作到主题性绘画,再到以抒发自我胸臆为特征的风情小品,蔡超均自觉地将劲健的风格特征融入人物塑造及画面营造。这种“劲健”既是艺术家个体的美学理想,也无不映射着一个时代的精神与气象。蔡超命运多舛,他以过人的天赋和惊人的努力,不仅书写了个人奋斗的顽强历史,更书写了江西美术的辉煌篇章。司马迁曾言:“《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所谓“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是也。蔡超童年时代被庸医所误,落下终身残疾,在他劲健如虹的画面中,我们所看到的,不正是其发愤以抒情的神气和气度吗?文章憎命达,蔡超的艺术人生,真切地回应了自屈原、司马迁以来坚志不忍、重著自明的伟大传统。

  在我的理解中,蔡超的艺术作品至少具有以下两点突出意义:

  对传统现实主义的继承和拓展。作为一位具备卓越造型能力的人物画家,蔡超始终坚持深入现实生活,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理解力,以丰富的人生阅历不断从生活中提炼创作母题,发掘常人所不易察觉的艺术趣味。因此,蔡超笔下的人物总是葆有鲜活的生命和气息,他们不是空洞的“人民”,而是牢固与地气相接,与时代共呼吸的真正的“人民”,他创造了崭新的属于赣鄱大地的人民形象,这是蔡超对于江西现实主义绘画创作最重要的贡献。同时,蔡超不仅继承了徐悲鸿、蒋兆和以来中国人物画创作的优良传统,更以“笔墨当随时代”的勇气和魄力,在工业题材领域树立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绘画范式——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突破。

  对传统中国画笔墨程式的创新与开拓。蔡超是中国画坛自学成才的典型代表,尽管他从未进入专业美术院校学习,却在艰难的自学中形成了“转益多师”的开阔学术视野。蔡超既在青少年时代通过勤奋的速写训练奠定了扎实的造型基础,又经由黄秋园、方增先等南北名家的耳提面命,系统掌握了中国画创作的技术语汇。作为人物画家,蔡超兼善山水、花鸟,他从未将自己拘束于某一门派或流派之中,而是善于从多种艺术门类提取丰富营养。他不仅开创了中国人物画的现代工业题材风尚,为新时代中国画创作的现代性探索提供了极富借鉴意义的成熟个案,更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自我的笔墨语言体系。他创造性地将“破墨法”发挥到新的高度,并炉火纯青地将其运用于人物、山水及花鸟创作之中。从上世纪末开始,其鲜明的“蔡家样”风格即被中国画坛所熟悉且称道。事实上,对传统笔墨程式的突破与否,是衡量一位中国画家艺术地位至关重要的核心指标,蔡超先生无疑对此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蔡超先生中国画作品展在我的母校江西师范大学举办之际,作为长期得到他无私关爱和提携的一名晚辈,回顾与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我总是发自内心地充满感激与崇敬。展览中有不少珍贵的连环画手稿展出,我们也藉此得以一窥蔡超先生艺术探索的门径和步履,从中领悟创作构思与构图的内在关联,并进一步体会历史、当下与现实生活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及逻辑线索。

  明年将是蔡超先生的八十寿辰,向这位江西美术的传奇艺术家致敬!祝先生八百椿龄,艺术常青!

  (作者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图片

神气如虹——蔡超中国画作品展

展览时间:2023年4月29日至5月20日

地点: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美术馆

主办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协办单位:江西省美术家协会

承办单位: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美术馆

 

 

 

来源:省美协、中国艺术报、江西师大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