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好作品 江西创
发布时间:2023-01-12 09:50:28

图片

      近日,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名单正式公布,江西有5部作品“上榜”——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电视剧《爱拼会赢》、广播剧《信念树》、歌曲《你笑起来真好看》、长篇小说《琵琶围》。纵览全国各省获奖情况,本届我省获奖数量位居全国第6,综合评分位居全国第7,江西省委宣传部荣获“组织工作奖”。这是2015年评奖改革以来,江西获奖作品艺术门类最广、数量最多、积分最高的一届。

      5部获奖作品,分布在戏剧、电视剧、歌曲、图书、广播剧5大类,这显示了江西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实力和竞争力,彰显了江西文化软实力。这是赣鄱儿女献给党的二十大的一份厚礼,是我省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取得的又一批丰硕成果。

图片

      什么样的作品才能入选“五个一工程”?实践证明,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时代题材是繁荣江西文艺创作的宝贵财富和独特优势,也是“五个一工程”作品创作的动力源泉。

      红土圣地江西,历来是文艺创作的“富矿”。这里“出生”的作品大多具有鲜明的中国气派和江西特色。

      赣南采茶戏有“客家艺术一枝花”的美誉,发源于江西赣南地区,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一个人的长征》是张曼君导演在赣南采茶戏“四部曲”中的第四部大戏,她把此前在采茶戏和其他剧种中成熟的导演艺术做了集大成式的汇集和升华。主演杨俊细腻地塑造了中央红军长征时期赣南地区一个青年马夫骡子的形象。骡子被苏区中央银行马队雇用,在湘江战役中马背上的箱子掉落下来,大量的黄金呈现在他眼前,可他坚守承诺,携带黄金孤身突围,毅然踏上了追赶红军部队的艰险路程。他成熟的表演艺术是对传统采茶戏的继承和发展,也是现代戏走出地域化、剧种化的独特实践,这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老剧种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江西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革命先辈先烈的奉献让“红色”成为文艺作品创作的“底色”。

      广播剧《信念树》以耳熟能详的华屋村“十七棵松”的故事为背景,聚焦当代脱贫攻坚的故事。全剧用大历史观的视野诠释了华屋人的信仰与坚持,牢牢把握住红色基因传承与温暖亲情传递两者的关系,是一部通过对红色文化进行挖掘和利用,创作出来的“沾泥土”“冒热气”的红色作品。

图片

      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代和人民产生共鸣。因此,只有紧紧把握时代性、人民性,才能经得住市场考验和人民选择,这也是“五个一工程”的评判标准。

      长篇小说《琵琶围》用现实主义笔法描写了赣南乡村脱贫致富的历程。作家立志“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用生动的文字展现扶贫干部和贫困户的喜怒哀乐,刻画他们心灵的嬗变,使读者感受到老区人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金鼓喧阗。

      电视剧《爱拼会赢》,立足反映时代背景下普通中国人的生活现实和精神世界,生动展现了小人物摆脱贫困的挣扎,反映人民群众市场意识的觉醒。人物的命运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使观众获得内心情感共鸣与心灵启迪。

      此次夺人眼球的获奖作品,还有率先在网络出圈、播放量高达几百亿次的歌曲《你笑起来真好看》。歌曲从孩子的视角反映出世界的真善美,短短2分钟,清新的歌词、清简的旋律,如春风拂面,温暖直沁人心。

      这些作品接地气、广流传、有口碑,既有艺术性又有人民性,还有很强的时代性,是对当前主旋律作品创作如何破题、有效“出圈”的有益探索。

      获奖的事实说明,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人民群众在作品中唱“主角”、站“C位”,才能打造出反映群众心声、展现生活百态的人民作品,这不单是“五个一工程”的需要,更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要。

图片

      众所周知,“五个一工程”是我国最权威、最顶级的综合性文艺评选项目,对参选作品的主题、内容、形式等各方面要求都十分严格。2015年底文艺评选制度改革后,奖励名额数量大幅压缩,“上榜”更是难上加难。那么,文艺精品是如何炼成的?荣誉背后有怎样的奋斗故事?

      与全国各地的优秀文艺作品同台竞技,仅靠创作者单打独斗可不行。在围绕冲击“五个一工程”奖的创作过程中,我省从前期选题谋划,再到选题立项、生产加工、打磨提升、宣传推介等,每个环节都进行了超前谋划、精心研究、全面部署,建立起一套完整、高效的运行机制。

      省委领导以“重点重抓”的恒心常态化调度“五个一工程”重点作品创作生产,多次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对重点作品创作生产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修改意见,抓实抓好每个项目、每个环节。

      省委宣传部自发布《参评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重点文艺作品创作生产计划》之后,精心组织作品的创作加工。

      省直宣传文化战线有关单位、各设区市委宣传部以及全省文艺工作者联动出击,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精心组织创作,反复打磨提高,努力创作紧扣时代脉搏、贴近时代生活、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精品力作。

      例如,在长篇小说《琵琶围》创作出版过程中,前后经历10余次大规模修改,全书仅40余万字,修改文字量却高达200余万字。

      各地、各部门自觉把“五个一工程”当作检验文艺精品生产水平和质量的“试金石”,当作衡量文艺生产管理等综合实力的“竞技场”,使出浑身解数创作生产文艺精品。

      赣州创新人才管理办法,瞄准行业内的“大咖”,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名师高徒”等方式,让领军人才牵头挂帅,推动文艺精品本土化提升,打造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艺精品——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

      江西广播电视台(集团)打造的电视剧《爱拼会赢》克服新冠疫情影响,保质保量完成拍摄任务,在后期剪辑中导演甚至带着素材副本,远赴外地完成。广播剧《信念树》主创团队辗转北京、南昌等地数次召开剧本论证会,9次推倒重来、10多次全面修订。

      硕果芬芳,得益于大家勇于迎难而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得益于在定选题、选团队、全程扶持、对口汇报、邀请知名专家研讨等各方面重视细节,得益于一群有智慧有才情、敢担当敢创新、可信赖可依靠的文艺队伍的默默奉献。

图片

      2022年12月27日,江西省第十六届“五个一工程”总结表彰暨参评第十七届“五个一工程”动员部署会议召开。会议明确提出,要在新一届“五个一工程”评选中“确保走前列,力争满堂红”。这就意味着我省在“五个一工程”评选中要取得更大突破。

      这是催征的号角,是开赛的“发令枪”。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我们的信心,来自于思想重视。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和事关文艺作品生产的单位,坚持目标导向,以“起步就加速,鸣枪就冲刺”的奋进姿态,抓好“五个一工程”每一个重点创作项目高质量落实落地。

      我们的信心,来自于行动迅速。各设区市力争确保至少有1件领衔或参与创作生产的作品列入《参评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重点文艺作品创作生产计划》,并且倒排任务工期,精准选题、精选团队、精心打磨,着力创作推出一批精品力作。

      我们的信心,来自于硬招迭出。精品创作犹如浇灌鲜花,只有不断在整合资源、政策扶持上多出实招硬招,文艺作品才会得到滋养、竞相绽放。今年,我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的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措施》(简称“文艺七条”)和《“五个一工程”文艺精品创作资助管理办法》,以含金量十足的硬举措,为文艺精品创作注入动力。与此同时,各地切实把人才、资金、资源汇聚到文艺精品创作中,更好地为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奠定坚实基础。面对制约文艺创作和文化事业发展的“绊脚石”,比如艺术门类发展不平衡、影视创作生产力不足、现实题材作品质量不够高、高层次领军人才紧缺等问题,攻坚克难“补短板”,从根本上打通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堵点、难点和痛点。

      我们的信心,来自于策略周密。牢牢抓住作品的选题策划、研讨审改、重点扶持和宣传推介等关键环节,这是此前评选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桃李和风常载誉,赣水长天睹芳华。江西文艺工作者走下领奖台,又重新站上了新的起跑线,他们起舞婆娑,踏歌追梦,正在续写时代的新光荣和新梦想!

图片


来源: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