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省联动态
省联动态
温燕霞《琵琶围》北京研讨会,专家们这么说(二)
发布时间:2021-06-04 14:41:03

       5月10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江西省作家协会、人民文学杂志社和江西人民出版社联合举办的温燕霞《琵琶围》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李敬泽、邬书林、胡友笋、黎隆武、施战军、叶青、吴信根等领导及专家学者与会研讨。6月1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第5版整版刊发文章《小切口描绘大时代宏伟画卷——专家齐聚研讨温燕霞〈琵琶围〉》。江西文艺微信公众号分两次转载全文,此为二。

温燕霞《琵琶围》北京研讨会,专家们这么说(二)

 

温燕霞《琵琶围》北京研讨会,专家们这么说(二)

 

白 烨

温燕霞《琵琶围》北京研讨会,专家们这么说(二)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

      《琵琶围》特别之处首先在于写脱贫攻坚,描写其中农民、扶贫干部等(人)心理的改变、精神面貌的改观,是这一类题材少见的作品。其次,该作品由脱贫攻坚入手,超越了脱贫攻坚,在中国农民走向现代化进程中直面农民群体的心理现实,由此发现了新问题,提出了新的任务,这是作品两个很有特点的地方。作者能把那么多农村人写得形象、生动,可见她对生活的解读积累、对人物性格的研究都有自己独到的风格,这是作家非常深厚的基础。

张颐武

温燕霞《琵琶围》北京研讨会,专家们这么说(二)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琵琶围》有很好的意义,将来改成影视作品也会有很好的前景。作品对真正的农村生态、农村的生命怎么和全世界连起来,有一个新的想象,提供了可能性,把革命历史、当代小说的传统都融在一块,最后创造了一个新境,中国新文学脑干上面长出一棵新枝来,发芽以后就有很好的结果,所以在整个文学传统里面还是有独到意义的。

彭学明

温燕霞《琵琶围》北京研讨会,专家们这么说(二)

 

       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

       《琵琶围》写出了扶贫攻坚题材的共通性,充满了时代气息,也尽现了时代画卷。一个共通性是写出了各种贫困户的不同面孔、不同的人生和贫困的根源,也写出了扶贫干部的无私奉献精神,这是所有的扶贫者的共通性。但是在共通性里也写出了独一性,这个独一性体现在脱贫攻坚中写出了这个坚,通过扶贫过程中一个个矛盾冲突,突出了脱贫攻坚的坚硬和艰难,也写出了扶贫干部在扶贫过程中的艰辛和艰苦。还有攻坚的攻字也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对脱贫攻坚正面的强攻和突围,把这个过程写得非常好。第二是通过对客家文化和苏区精神的书写,写出了扶贫攻坚题材的独一性。作者充分利用了赣南这片红色土地的资源。书名《琵琶围》一个围字凸显客家文化的独一性,和脱贫攻坚的突围是呼应的,把对苏区精神的传承也书写出来了。

徐 坤

温燕霞《琵琶围》北京研讨会,专家们这么说(二)

 

       《小说选刊》主编

        如果要给《琵琶围》定位,这是一部烟火市情下脱贫攻坚的赞歌。一方面,是革命浪漫主义与革命现实主义相结合的一部力作。另一方面,作者用悠久的艺术耐心进行了一场烟火与市情之下的写作,里面没有太多涉及到顶层设计,没有太激烈的矛盾冲突,全靠和风细雨式的往前一点点推进,将日常生活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此外,小说拓宽了新时代女性写作的领域,女作家的创作与男作家本质上还是不一样,她写得温润如玉、美艳如霞、婉约与豪放兼具、雄阔与细腻并存,打造了一个非常优秀的、以虚构来完成主题创作的小说文本。

李建军

温燕霞《琵琶围》北京研讨会,专家们这么说(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小说可读性比较强,生活气息、时代气息都很浓郁,语言很有风格,方言土语、歇后语很生动。我们这个时代至少有两种写作模式,一方面是前30年甚至到了1980年代都有一种社会性的外在模式;另外是个人性的内在模式,封闭式的个人化写作,这是近三十多年占主宰性的一种写作模式。如何把这两种模式融合起来,可能对中国作家是巨大的挑战。这部小说把两种经验统一得比较好。

王国平

温燕霞《琵琶围》北京研讨会,专家们这么说(二)

 

       《光明日报》评论版主编

       一方面,作者把媒体人抓细节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另一方面是对新事物的接纳,小说中当下性特别明确,很充分地把互联网时代的特色痕迹写出来。此外就是方向性把握。作为江西人来看,该作品语言的把握、策略和分寸感都很好,保存了客家和赣南语言的特色,又能够让人读懂,不会产生歧义,不产生方言字,有的方言要通过注释来表达,这样的策略在两者之间做得很好,让语言的特色能够得以彰显,又让作品相对流畅。

李朝全

温燕霞《琵琶围》北京研讨会,专家们这么说(二)

 

       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

       作者的写作一直都执着于她熟悉的苏区老区,而且有着深厚的百姓情怀,注重倾听时代前行的声音。《琵琶围》是她用心用情用功创作的一部反映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主题的长篇力作,不仅刻画出对乡村新人的塑造与赞美,也有对带有传统思想和落后观念的形象刻画。小说里的人物鲜活,同时小说还有独特的历史人文和地理环境氛围,尤其是对客家文化这种地方性生活和经验内容充分的调动,赋予作品鲜明的地域性特征,读完以后感觉就像一位历史在场者,亲眼见证百年历史的沧桑和时代巨变。

岳 雯

温燕霞《琵琶围》北京研讨会,专家们这么说(二)

 

       中国作协创研部理论处处长

       《琵琶围》在脱贫攻坚题材的小说中有几个特点。一是把脱贫攻坚放置在历史长河中,突出其重要意义。二是通过写复杂的性格多变的人物来反映出人民的改变、历史的征程。三是扶贫干部是文化馆的干部,作者把这样一个特点凸显出来,凸显非常接地气的地方性文化、民间文化,在解决我们今天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包括文化遇到的难题当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四是小说氤氲着烟火气。表面上好像脱贫攻坚就是解决经济困难的,但实际上人的生活不是单一的,经济社会和家庭生活、情感生活、各式各样的生活交织在一起,才是人生活的总体。所以,作者写大量的人遇到情感、家庭、伦理上的各种困难,这些困难构在一起都是今天脱贫攻坚工程所有解决的困难,恰恰写出生活的整体性,才使这样的工程凸显出其全面意义。

何向阳

温燕霞《琵琶围》北京研讨会,专家们这么说(二)

 

       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

       温燕霞的作品获奖众多,例如《红翻天》获得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奖,也获得第七届中国人民解放军图书奖。温燕霞的创作特点是一手历史,一手现实。历史方面包括《红翻天》《磷火》等,现实方面,《琵琶围》就是代表。《琵琶围》确实是一部扎根人民,反映时代风貌的优秀文学作品,也是2020年长篇小说的一个收获,是脱贫攻坚题材中非常厚重且出色的一部作品。

温燕霞

温燕霞《琵琶围》北京研讨会,专家们这么说(二)

 

       江西省文联党组成员、挂职副主席,本书作者

       江西省委宣传部、省出版传媒集团、中文传媒、江西人民出版社为本书稿的修改、提高(初稿)先后开了两次座谈会。一次是到江西石城县召开审读会,请十多位扶贫驻村第一书记、乡镇工作人员、贫困户代表对本书提意见,当场纠正了书中一些错漏。接着,又召开了江西省专家的改稿座谈会,领导和省内专家为《琵琶围》问诊把脉,提出了很多可操作的宝贵的意见建议。游道勤总编辑又带着自己到人民文学杂志社参加改稿会,施战军主编、胡友笋处长、徐则臣、李兰玉等帮忙捋清了详细的修改思路。江西省委宣传部出版处和省出版传媒集团、江西人民出版社等此后又召开了多次改稿协调会,游道勤总编辑还根据人民文学杂志社及江西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作协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意见给作者拟了一份修改清单,张德意社长、王一木编辑也提了很多宝贵的修改意见,七易其稿后,这部小说才终于问世。会根据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宝贵意见再对《琵琶围》一书进行修改,用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耐心和认真细致的工匠精神,将作家的良心和责任倾注在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