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省联动态
省联动态
300多名萌娃共烩戏曲大舞台
发布时间:2021-05-27 17:29:49

培养更多的戏曲“好苗子”

300多名萌娃共烩戏曲大舞台

       5月5日,由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江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办,赣州育苗幼儿学校承办,江西省京剧团协办的“育苗杯”第五届江西省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在赣州艺术剧院开展,来自全省的各地约50所学校、300多名小朋友参赛,上演一出少儿戏曲的饕餮盛宴。

       近年来,我省少儿戏曲活动增多,全省共有24类剧种,各地剧种通过了哪些方式传播发展传统戏曲?如何把老祖宗留下的戏曲瑰宝发扬光大,从而培养更多的戏曲“好苗子”?这都是我省传统戏曲发展过程中所要攻克的难题。

在游戏中传播赣南采茶文化

      “三山五岭八镜台,十个铜钱买得来。”随着一声响亮的赣南客家话传开,赣南采茶戏《育苗娃娃夸赣州》拉开序幕,一个个穿着采茶戏服的“萌娃”窜上来舞台,他们脸上画着各式妆容,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笑容,扎着活泼灵动的辫子,流利的动作伴随着丰富的表情,20多名小朋友活灵活现的表现,引得台下掌声不断,大家都被台上的活宝逗得笑开了怀。

       台上的小朋友化身为小导游,嘴里唱着赣州各地特色景区,“往左看,章江连贡江,波光粼粼水浪滚滚来啊滚滚来!往右看,一座是古浮桥,就像一条长长的巨龙水上摆,实在是有气派啊有气派!”小演员们流利地唱出各大景区的名字。

300多名萌娃共烩戏曲大舞台

赣南采茶戏《育苗娃娃夸赣州》表演

       宋城赣州是一座千年古城,章江贡江在这里合流交汇,众多特色古建筑在这里一览无遗,赣南采茶戏这朵奇葩在这里精彩绽……现场的观众在娃娃们的带领下走进赣州城,感受这古色古香、古风古貌的宋城文化。

       这部戏的台词是一大亮点,其中大量的景区名称娃娃该如何流利地演唱出来?

     “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聪明能干得多,3到6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敏感期,这段时间给孩子正确的指引,他们便会发挥自主性创新地去模仿动作和学习语言。”赣州育苗幼儿学校校长王雅琼举例道,孩子们自己利用自己画图描绘景点来记忆歌词,唱到“马扎巷”时他们便画上小马。

       赣南采茶戏是赣州育苗幼儿学校的一大特色教学,学校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 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每个班开展采茶戏教学,让孩子学习采茶操、采茶游戏、采茶童谣等,把地方戏曲融入到游戏生活当中。孩子在赣南采茶戏的学习过程中,不光是学舞、学说,还能够自主去创编动作,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能力锻炼。

      “采茶戏很有意思,学了很多客家话,觉得采茶戏的歌词很好听,里面有很多很多好听的衬词,还有很好看的动作。”小演员游可馨自豪地说。对于学校而言,把赣南采茶戏带进课堂,有利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赣南采茶戏就是有代表性的地方戏,作为赣州人,我们有责任把赣州好的文化,在孩子中间传播下去。”王雅琼说。

       面临失传危机的地方戏种靠娃娃传承

       随着第一个上场的集体节目,在比赛过程中有许多的戏曲个人秀表演同样令人眼前一亮。

       一曲婉转柔美的青阳腔《连环计——貂蝉拜月》把观众带进诗意柔情的戏曲世界中,戏中袭一身粉衣的“貂蝉”舞动着手中的水袖,对着一轮明月缓缓地低吟浅唱心中的念想。

300多名萌娃共烩戏曲大舞台

 

青阳腔《连环计——貂蝉拜月》表演

       扮演“貂蝉”的演员是来自九江市湖口县付垅中心小学的五年级学生孙艺雪。从去年开始,她跟随老师学习青阳腔,说起会唱的选段,小姑娘举手投足间都是戏。“孙艺雪学戏很有灵性,比较有天赋。”碰到一个好苗子,付垅乡青阳腔剧团团长、校外辅导老师饶江钗兴奋不已。

      湖口县青阳腔是中国古典戏曲的活化石,口口相承经历绵长岁月,已有500多年的悠久历史。作为地方性的小剧种,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学习戏曲,青阳腔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付垅乡青阳腔剧团均为年龄较大的老演员,我们只能从娃娃抓起,让他们传承传统文化,青阳腔的未来就靠这群娃娃了。”饶江钗称。

      为更好地传承地方戏曲,湖口县付垅中心小学从2017年开始把青阳腔引进校园,让更多的学生接触湖口县的瑰宝文化。“作为地方性小剧种,能有机会参加省级比赛,有助于让青阳腔走出去。”该学校音乐老师祝悦说。

      从“反对”到“支持” 戏曲逐渐被家长认同

      作为国粹经典,京剧节目成为比赛一大亮点,小演员们身穿华丽的服饰,戴上精致的盔头,身后背着靠旗,画上各类行当的扮相,站在台上只需一个亮相便惊艳了全场。

300多名萌娃共烩戏曲大舞台

 

京剧《大闹天宫》表演

       京剧《大闹天宫》是传统京剧武戏中相当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孙悟空这个角色也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集体京剧节目《大闹天宫》中,一只只活泼可爱的“猴子”与“天兵天将”打成一团,剧中唱念做打精彩纷呈,枪花棍花整齐划一,昆曲的唱腔更是还原了京剧原有的风味。

     “表情做得到位一些,要有神韵。”比赛前夕,在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学校京剧社团的练功房里,伴随着戏曲老师们的口令,身着戏服的孩子们正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剧目动作,阵阵清脆又不失童真的戏腔不时传出,为即将参加的小梅花大赛进行着紧张的排练。

       作为全省第一家授牌“江西少儿戏曲传承基地”的学校,凤凰学校开展了10余年的戏曲进校园活动。“我们通过京剧进校园实践活动的开展,加强老师及学生对国粹的认识,强化传统文化素养的通识教育。”凤凰学校副校长严怡称,学校进行国粹专课的开展,推广全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形成文化传承及文化升华的兴    趣教育;搭建京剧社团平台,培养优秀的京剧演员或导演的专业教育,“培养广大少年儿童对传统艺术的兴趣与爱好。”

       传承戏曲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起初我们搭建京剧社团许多家长都不太支持,随着我们斩获了不少大奖,名声逐渐打响后,现在家长都鼓励孩子进京剧社团学习传统文化。”严怡称,许多家长对于传统戏剧相对陌生,比起京剧,他们更愿送孩子学钢琴、小提琴、芭蕾等兴趣班,但看到孩子扮上京剧扮相,站在舞台上一亮相开嗓,便被传统戏剧深深吸引,拿起手机记录下孩子的高光时刻。

      各地地方剧种崭露头角

      为让青少年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自2017年起,江西省戏曲小梅花大赛每年举办一次,旨在培养广大少年儿童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本届比赛有来自全省各地约50所学校、300多位小朋友参赛,34个表演节目。由南昌青蓝京剧社选送的陶妙颖、江西省京剧团选送的彭渤等获个人表演一等奖,赣州代表队选送《育苗娃娃夸赣州》荣获得集体一等奖。

300多名萌娃共烩戏曲大舞台

 

京剧《梅派戏曲联唱》表演

       从2017年来,江西省剧协积极落实中央有关传承发展和振兴戏曲的指示精神,连续五年举办的江西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活动,先后有来自省内8个地市、4个基地和40多所中小学校2000多人次的小选手参加比赛,有30人次先后获得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荣誉,10个集体节目先后获得“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展演”“最佳集体节目”奖。

      “江西省戏曲小梅花大赛举办了五届,见证了少儿戏曲的发展,对促进我省戏曲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作为本届比赛评委、国家一级演员、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党支部书记万玲媛表达了对于少儿戏曲的看法,小梅花大赛举办到第五届,表演内容越来越丰富,涉及了京剧、赣剧、赣南采茶戏、青阳腔等,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起到了推动性作用。

      保留传统戏曲的美感 在内容上推陈出新

      戏曲小梅花大赛是少儿戏曲展示的一个窗口,透过折扇窗户能了解到江西少儿戏曲的发展。目前,我省共有24类剧种,有着丰富的戏曲的资源,体现了我省戏剧的多样性。

      如何把我们老祖宗留下的瑰宝发扬光大?是当下一大棘手的难题。

      戏曲是“角儿的艺术”,其传承和发展的核心是人才,人才哪里来?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好苗子,增添少儿对于传统戏曲的文化自信,不久前,省戏剧家协会授予赣州育苗幼儿学校“江西少儿戏曲传承基地”称号。至此,我省共有4个少儿戏曲传承基地。此前,南昌市的红谷滩区凤凰学校、东湖区青蓝京剧社、东湖区青桥学校被授予“江西少儿戏曲传承基地”称号。

300多名萌娃共烩戏曲大舞台

 

采茶戏《耍香龙》表演

       除了“江西少儿戏曲传承基地”,我省的少儿戏曲学习主要通过学校、非遗传承基地、社团、文化馆等地,但当下的难题不在于缺少学习戏曲的地方,而在于招生难、教学难。

      “少儿戏曲培训是一个冷门的艺术专业,很多小朋友都不会想到要学唱戏,家长们一般都会根据大趋势来选择美术、音乐、舞蹈之类的。”不少从事戏曲教育的老师表达了类似担忧。

      “如何让戏曲更加吸引少儿学习?应该保留程式化精髓内容,在此基础上创新,把戏曲的形式拓宽。”本届评委、国家一级演员曾庆池说,地方戏曲可以与现代戏相融合,保留传统戏曲的美感,在内容上推陈出新,让老百姓更易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