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
改革开放时代的青春赞歌 ——简评刘上洋的《老表之歌》
发布时间:2019-02-14 09:40:34

改革开放时代的青春赞歌

——简评刘上洋的《老表之歌》

陈晓明

 

刘上洋先生以写散文著称,在国内获得多个奖项。他的散文以思想见长,思考社会人生,纵论历史,横看世界,视野开阔,气势不凡。最近他出版的长篇小说《老表之歌》,引起各方注目。这部书以虚构的南江市为背景,以“文革”结束前夕到九十年代中期这段不平凡的历史时期为脉络,通过对一群普通青年顽强拼搏英勇奋斗形象的塑造,真实地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反映了改革开放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巨大变化,是一曲改革开放时代的青年赞歌。

 

《老表之歌》最突出之处是用平凡朴实普通人的故事为我们揭示了改革开放开启的深层缘由。这就是历史一旦给予中国人民以机遇,他们就能创造自己的新生活。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小说用不加修饰的现实主义的手法,把改革开放的历史源起写出来了,从而表达了改革开放是一场冲破“左”的和旧的思想观念、冲破旧的经济体制的深刻革命这一主题。小说有意从七十年代中期写起,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观念和政治背景的人对于生活不同的态度。在“文革”时期,人们的关系容易处于紧张敌对的状态,即使年轻人之间的婚恋情爱,也被打上特殊的印记。江兆南、肖海君、林一凡、江凤梅、肖丽萌等几个主要人物写得非常有活力,他们年轻,向往未来。在改革开放到来的时候,以自己对生活的憧憬去开创自己的生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他们也不断成长、成熟,不断渴望把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一点恰恰是社会主义乡村叙事的显著特点。较早的有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后来有《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再后来有浩然的《艳阳天》,都是因为写出年轻人在乡村的奋斗而有感动人的力量。改革开放之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实则也是写了年轻人在乡村如何奋斗,创建自己的生活。刘上洋的《老表之歌》则是写了年轻人抓住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拓展出自己人生的一片天地。路遥《人生》里的高加林,成功是因为离开农村到城里耍笔杆,失败也是因为回到乡村重新在土地上劳作。而刘上洋笔下的这些年轻人,都是在劳作。不管是在乡村田地里劳动,还是倒腾运输一类冒险生意,或是到异地他乡开个小餐馆,他们的生活观很朴素,就是靠着自己的劳动致富,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美好。这也是改革开放的最原始动力。

 

这部小说展现的改革开放时代,也是年轻人在人生的征程中大展身手不懈奋斗的时代。沿着他们的足迹,我们可以看到有一条路在不断向外延伸。他们从小小的山村走向城市,走向珠江三角洲,这样他们就有了更大的舞台。尽管他们每前进一步都会遇到阻力,遇到挫折,但改革开放深得人心,他们从跌倒的地方再站起来,继续勇敢拼搏,摆脱旧的经济体制,冒着风险逐鹿市场,他们相信未来,相信那里会有一片崭新的天地。可以说,这些年轻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活动,把整个中国的社会面貌展示出来了。所以这部小说是一个壮丽的时代画卷。小说虽然只写了改革开放头二十年的历史,但就文学而言,这头二十年正是中国社会改革变化最富有原汁原味的历史时期,这也是原始的生命欲望表达最强烈的一段时期。对于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来说,每个人的奋斗历程都是可歌可泣的。因此这部小说的主题是鲜明的,就是写普通人的奋斗,写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人群像。这是最为值得肯定的。

 

由此,这让我想起另一部外国小说,即约翰.巴思的《路的尽头》。这部出版于1957年的小说,可被称之为后现代的开山之作,深受萨特存在主义的影响,表现了西方社会里青年人的迷惘和无望情绪。而此后不到二十年,中国的一批年轻人虽然生活在另一种困境里,但生活对于他们并不意味着“尽头”,他们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然,这首先得益于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这也充分说明中国社会就是有这样一种能力,能够在困境中重新开拓出一条希望之路,这样在每个人的面前也就放开了一条生路。这部小说把这一点写得非常准确生动,这是时代的要义,是一代人的精神要义,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从中也看到了我们中华民族具有这么一种坚强的意志,就是在任何时候都不可屈服,都不会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也是改革开放最根本的精神。《老表之歌》对此应该说表现得特别充分,特别深入,特别真实。这一点也是这部作品的独特价值所在。

 

《老表之歌》这部小说同其他写改革开放的作品相比,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写出了乡村市场经济萌发的细致过程。中国的改革开放实际上是从乡村开始,再向城市延伸的。这不只是安徽小岗村农民为了解决温饱率先在全国实行包产到户,实际上当时中国乡村时时处处都涌动着跃跃欲试的“发家致富”行动。实践证明,没有广大农村改革洪流的涌起,中国社会就不会有真正全面深入的改革开放。现在日益壮大的民营经济,其实就是从乡村发端的。江兆南开始在村里搞运输,先是运木材,后来冒着风险倒粮食,再到后来搞承包办厂子,夹缝里求生,打着“擦边球”,摸着石头过河,始终不渝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乡村里的市场经济就是这样发育起来的。由此可见民营经济的根在这里,改革开放的落地性在这里。正是因为乡村市场经济走进城市,广大农民走进城市,这才有中国社会大规模地走向市场经济,从而使整个国家的经济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这部小说写村里走向市场经济的那些年轻人,并不刻意写他们如何成功,而是始终紧扣写他们普普通通的生意经,写他们不断遇到波折,承受各种意外的困难 ,把普通人在艰难生活中挣扎坚持的那种韧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刘上洋把值得记住的草根历史写出来,因而使小说有了感人至深的力量。

 

这部小说展开的生活面也是相当丰富的。不只是写了普通人去创造自己的生活,也写了奋战在改革开放第一线的领导干部。梁光含就是这样一位领导者。他不论是在担任县委书记期间还是在提任市委书记以后,都把全部精力和心血倾注在改革开放的事业上,既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改革开放的举措,又为改革者撑腰壮胆和排难解忧。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优秀领导干部的引导和把关,普通人的致富之路才越走越宽和越走越远,改革开放也得以不断深入向前推进。从这里也可以看到,小说的叙述是多角度的,视觉的变化也是非常自然的,不同的生活面都得到了生动的展开。

 

小说也写到了伴随市场经济出现的一些负面现象。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大潮激起了人们的原始欲望,这种原始欲望是一种带有野性的生命力,引导得好可以变为推动时代前进的动力。但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成为脱缰的野马,给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造成不良的后果。肖丽萌离家出走到广东,先打工后开饭馆,但由于求利心切,跟一个贩制黄色音像的老板搞在一起,结果被骗,最后餐馆被烧,落得个人财两空。许向才是“文革”中提起来的干部,改革开放后,他感到仕途无望,于是下海办厂,为了牟利和整倒江兆南,不惜制售假酒,被查后又办音像厂制售黄色音像带。这种人是市场经济中泛起的沉渣,理所当然地被改革开放的大潮所淘汰。另一方面,由于旧的思想观念和旧的经济体制的束缚和影响,在招商引资、上马项目、加快发展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少的阻力和干扰。无论是江兆南在跑运输和办企业时遇到的种种障碍,还是张亦华和肖海君的南江彩电厂因拒缴“过头税”而被迫撤回原地,都暴露了改革开放进程中营商环境不佳的诸多问题,特别是小说写到导致营商环境不佳的一个深层原因是因为一些人存在着狭隘、自私和“红眼病”等不良心理,这在无形中就转向了对人性弱点的批判,这也就使小说在思想内容上显得更加深刻。

 

《老表之歌》还相当巧妙又自然地把握住人物之间的情感勾联。这里面的男男女女,由于改革开放使他们走到了一起,但爱情婚恋是他们内在关系的纽带。也是在丰富的情感关系中,小说写出几位主人公不同的性格心理和人生境界。小说最后揭示出一个意外伏笔,江兆南原来是梁光含的亲生儿子。因早年梁光含将只有几个月大的孩子送人,几经辗转到了江父手里,江父找到当年把小孩托付给他的老表,确认江兆南就是梁光含的儿子。这个情节固然使主要人物的关系更紧密了,但戏剧性似乎有些明显。小说结尾处高雅红因车祸成植物人后又恢复知觉,也略显戏剧套路。小说戏剧性的营造,当是以隐为好。因此,如何把明显充足的戏剧性融入现实主义的朴素平实笔法中,是小说一项更为讲究的艺术。

 

总之,《老表之歌》表现了年轻一代不断奋力拼搏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流宕着人民群众勇于进取敢闯新路的激情,是一首时代变革的瑰丽交响诗。感谢作者以文学的笔触为我们艺术地再现了改革开放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

 

(作者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