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省联动态
省联动态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倾情抒写赣鄱华章”2020年江西谷雨诗会诗歌创作座谈会在昌举行
发布时间:2020-05-19 16:45:05
       4月19日,由江西省文联、江西省作协主办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倾情抒写赣鄱华章”2020年江西谷雨诗会创作座谈会在南昌举行。省文联党组书记郑翔出席会议并为2019江西年度诗人奖获得者颁奖。省文联党组成员、主席叶青出席并讲话。省科技厅原厅长李国强,著名文学评论家、省社科院文研所原所长吴海应邀出席会议。省作协主席李小军,副主席、秘书长曾清生,副主席范晓波、李洪华、陈怀琦以及诗人、作家代表30余人与会座谈。会议由李小军主持。

座谈会现场


省文联党组书记郑翔为吴素贞颁发年度诗人证书和奖牌


省文联党组成员、主席叶青讲话
 
       叶青在讲话中谈到,“谷雨诗会”是中国文坛独特的文化景观,是历史最为悠久的诗会平台之一。当年由省长邵式平倡导推动,全省的文艺工作者、诗人们积极响应、践行,此后历经将近60年而越做越响,凝聚力越来越强,其中蕴含着非常深刻的文艺规律和文联工作规律。他指出,作协未来的工作,一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代同步伐,与火热的生活相对接,反映时代最鲜明的主题。二是文学活动要不断面向新对象、新需求,积极应对文艺传播形式的变化,不断开创新的工作做法。三是要有鲜明的品牌意识。要以“谷雨诗会”品牌为依托,延伸合作手臂,邀请更多的文艺名家、作家、诗人来助力品牌建设,不断扩大其内涵和影响力,使品牌含金量不断拓展,从而产生更大的文化影响。

与会领导和嘉宾参观谷雨诗会照片展


与会作家、诗人翻阅邵式平同志遗墨

 
       会上,李国强、吴海、李洪华、褚兢、陈安安、毛江凡、吴素贞、陈怀琦、万建平、李贤平等结合邵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诗歌何为作了主题发言。宣读了邵式平同志亲属邵宪康的书面发言。现将座谈内容摘录如下。
 
       李国强:今年是邵式平老省长诞辰120周年,同时也是他倡议创办“谷雨诗会”的59周年。将近30年前,我写过一本《邵式平传》。今年春节期间我写了一篇纪念邵式平省长的文章。文章框架大体如下。一是令敌人闻名丧胆的“邵阎王”。邵式平具有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在赣东北指挥过大小战役30多次,屡战屡胜,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剿,打出了“阎王”的威风。二是大手笔治赣理政的邵式平。邵式平抓建设也有将帅之风,他主政江西16年,大刀阔斧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令江西老表骄傲的历史记忆。他目光远大,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于担当,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江西经济建设蒸蒸日上,教科文卫事业欣欣向荣。他对江西文艺事业的发展是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他引进人才活跃江西演出市场;重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江西地方戏曲,鼓励改编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倡导举办谷雨诗会,延续到今天成为了江西的文化乡愁、文化名片。三是深受群众爱戴的“邵大哥”。他资格老、能力强,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有着为老百姓干事的情怀、务实的作风和毫不利己的精神。蒋巷公共食堂、户籍制度等一系列民政工作都做得很好。邵省长家里15位亲人为革命牺牲,7位亲人被拐卖。解放后找回的大女儿参加工作后,也只是一个普通的银行职员。作为一个省长和老革命,给领导干部作出了表率。
 
       吴海:我在1962年就开始参与谷雨诗会,可谓与谷雨诗会早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谷雨诗会一开始就定调为歌颂春天、歌颂劳动、歌颂新生活。“三歌颂”延续到今天仍然是我们在创作中需要突显的主题,并不断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曲折发展,谷雨诗会至少出现了三个变化:一是名称由谷雨诗会升级为谷雨诗歌节;二是表现形式拓展到既有诗歌朗诵和文艺表演,也有创作论坛、诗人采风、网络直播、表彰年度优秀诗人等;三是举办地由省城南昌走向地市、乡村、企业、校园,并邀请省外著名诗人、诗评家前来参与,产生了全国性影响,成为江西诗坛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今年谷雨诗会的另一主题是纪念老省长邵式平诞辰120周年。我与邵省长也有一次缘分,这就是早在1962年我参加省第三次文代会时,有幸聆听了他向大会作的题为《向前看》的长篇报告。我依稀记得邵省长当时身穿军大衣,平易近人,没有讲稿,像拉家常一样,海阔天空,谈吐幽默风趣。谈到学习问题时,邵省长特别强调文艺家们要向生活学习,拜群众为师,要读懂、读好社会这本“无字大书”。这样的金句,至今还留存在我的记忆深处。
 
       邵宪康:我是邵式平、胡德兰夫妇的外孙。在我的记忆中,祖父十分热爱诗词,买了不少古诗词的书籍进行学习研究,现在家中还留存着他看过的乐府诗选、宋词选等书籍。祖父一有空闲就磨墨写字作诗,态度认真而严谨,经常为字句反复推敲,还不时邀上祖母一起商讨。他告诫我们:无论从事任何工作,都要严格要求认真负责,不能有半点的马虎,这样才能做出成绩。今年恰逢谷雨诗会倡导人邵式平诞辰120周年,谷雨诗会至今也已近60年。每年谷雨期间,全省各地都会举办形式多样的诗会活动,业已成为江西文艺界一张响亮的名片。
 

与会作家、诗人
 
       李洪华: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小康的关键之年,在这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文学何为,诗歌何为?谈一点看法:一是为主旋律合奏共鸣,让诗歌充满阳光和温暖。我们的诗歌创作要积极地参与到“脱贫攻坚,决胜小康”的全民大合唱中来,以健康明朗的笔调抒写脱贫攻坚战役中的动人场景,讴歌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感人精神,让诗歌充满阳光和温暖。二是立足人民,把诗行写在乡村的大地上。我们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具体创作实践表现出来。要接地气、抒真情,诗人要放下身段,走向田野大地,把诗行写在乡村的大地上,不断升华小我,抒写出具有时代气象的大诗。三是既要思想,更不能放弃艺术。相对而言,当前的诗歌创作并不景气,诗歌越来越“小众”,甚至可能出现“无众”的危机。为何如此?我个人认为,一个致命的因素就是放弃了诗歌本应该有的“尊严”和“格调”,没有了诗之为诗的艺术性,更别谈“美”。因此,我们的主题诗歌创作必须要坚守诗歌的底线,不能空喊口号,不能概念化,不能把诗写成“顺口溜”,更不能让诗成为“垃圾”和“口水”,诗歌既要有思想,更要是艺术。

 
       褚兢:江西谷雨诗会之所以成为全国的品牌,一是因为坚持了半个多世纪,可以说是全国范围内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文学现象了;二是它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这也是保持生命力的原因。今天的谷雨诗会就是一种创新,有回顾创始人邵式平老省长的内容,还有谷雨诗会历史的对比、变化,内容是比较丰富的。从脱贫攻坚的角度来讲,江西对扶贫工作是很重视的,也做得非常有成效。特别是井冈山的神山村,率先脱贫摘帽,较为突出。为了展示江西的脱贫成就,有关部门还为一些作家请了一年的创作假。从诗歌为现实服务的角度来讲,省作协正计划出版一部抗疫文学作品集,臻选一批优秀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结集出版。各地都在响应,而且都有反馈。部分入选的诗歌作品让人读了印象深刻。
 
       陈安安:在邵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我们在这里缅怀这位先辈,是很有意义的。邵式平是一位穿枪林弹雨、踏烽火硝烟的革命家,一位心怀坚定信仰和满腔激情的诗人。他不仅为江西留下了社会建设上的丰厚业绩,也为我们的文化传承留下了宝贵遗产。近60年前,他邀请一群作家、诗人、书画家到他家做客,观赏昙花,吟诗作画。自此倡议设立了江西谷雨诗会。这在全国是首例。它凝聚了江西文学界作家、诗人的心。江西是盛产诗歌的土地,我们有理由期待,全省的作家、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壮阔时代,江西文学的发展将迎来一个全新的面貌。
 

与会作家、诗人
 
       毛江凡:在脱贫攻坚这一宏大的时代进程里,在人类历史新的时空坐标中,我们的诗歌写作将如何作出回应,有所作为?一是新时代呼唤诗人关注重大题材的创作。新时代是中国文化精神重塑与创造的阶段,理应成为中国当代诗人理解与把握时代脉搏的重要现实语境,由此也呼唤诗人们把笔触指向新时代的前沿,进行重大题材的发掘与创作,为新时代真诚抒写。而当下最重要的就是,诗人要深入到脱贫攻坚这个时代进程里面,从中发现诗意,用文艺的力量来鼓劲。二是新时代呼唤诗人的深情与担当。诗人要在个人生命体验之外书写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诗歌合为时而作,文章合为事而著。”在新时代的进程中,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诗人,应该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在个人性写作与公共性写作、小众化写作与大众化写作中,如何体现生命意识与使命意识,如何将人类命运、家国情怀、社会影像、世道人心等自觉纳入到观照视野和审美价值中,这是一个诗人应该具备的写作良知,也是与新时代同行共进的自觉行动。三是新时代呼唤诗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我们的诗歌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只有离生活越来越近,与人民越来越近,才能书写好时代新气象,反映人民的心声,呈现真实的中国;才能书写大情、大义、大爱,弘扬时代精神。我们江西每年的谷雨诗会,集结全省各地的诗人和诗歌爱好者深入各地采风、创作、研讨,举办形式多样的诗歌朗诵会,引导广大作家、诗人到人民中去,唱响礼赞人民的主旋律,推动了文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意义非同寻常。
 
       吴素贞: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我们在讴歌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先进人物时,如何写出有温度、有感情、接地气的作品,如何写出扎根这个时代的好故事、好作品,值得我们思考。一是要关注时代,扎根基层。只有深入基层,通过点滴的接触才能了解群众从身体到精神上的蜕变,才能看到他们脱贫过程中人性的光芒、生命的伤疤。文艺工作者有责任把这些写出来,这是担当,也是使命。二是要注重脱贫攻坚主题创作的文学性。脱贫攻坚战到今年收官,它不仅仅是一项工作,而是成为了一种文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体现。如何创作出有高度的文学作品,强化宣传引领,凝聚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强大力量,也是我们文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陈怀琦:写诗是诚实的表达。这既关乎技艺,更取决于人。人活在世上,必须有所依凭。写诗也必须有所依凭。我们必须借助于某种传统,才能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不断的文化积累、独特的阅读经验,都是我们需要的。诗歌应该给人以力量。这个世界是值得我们爱的。生活永远是第一位的。所有伟大的诗歌,首先应该来自生活。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每天都发生着那么多让我们百感交集的事情。有时候我们直接把自己的感受真诚地记录下来,就会打动很多人。在表达和呈现自己的同时,也许就写出了一个时代。
 

与会作家、诗人         
 
       万建平:
脱贫攻坚是个重大文学主题。我老家也是一个贫困村,比较快地就脱贫了。刚刚富裕起来的村民,物质上得到了保障,但精神文化还不平衡。精神贫穷比物质贫穷更可怕,对国家、社会的影响是更大的。因此我们创作的角度,不应仅仅局限于脱贫攻坚、决胜小康这方面,还应更深入一些,关注精神层面的内容。脱贫攻坚这一历史进程,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丰富,有着太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值得关注。
 
       李贤平:近年来,江西的文学、诗歌生态越来越好。谷雨诗会的学术探讨氛围更浓厚了,这比单一化的采风更重要;省社科院的年度文情报告,对我省的文学、诗歌也更为关注;另外,公众号、微信、自媒体的发展,对诗歌的发展也起到了补充作用。

       刘晓彬:任何时期,诗歌与时代都是紧密相连的。诗歌必须反映时代,它不仅决定着我们创作方向的把握,更重要的是对新时代的文化要求和价值期待。在脱贫攻坚诗歌创作中,一是诗歌创作要坚持“二为”方向。诗人既要提高站位,在抒写小爱过程中必须要有大爱;同时也要提高创作水准,不断打磨自己,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诗作。二是要把握好现象和本质、赞美和呈现之间的问题。要深入生活现场,在生活现象中提炼具有诗意表达的典型,力求真实地反映时代生活的本质。要表现“真、善、美”,还原扶贫中真实的情况,赞美扶贫中感人的事迹,将“人性的美”和“情感的真”注入到诗作的字里行间。三是要处理好现实和期待、思想性和艺术性、诗歌创作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任务之间的关系。要及时地介入新时代的现实生活,加强同扶贫工作中与人民的密切联系,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任务中吸取营养来提高我们诗歌创作的质量,努力呈现贫困地区的现实,再现脱贫群众的期待,对其进行诗意的提取,把抒写对象转化为思想,真正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